傳統的生產MIS系統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戶端/服務器)架構,而基于Internet的生產MIS系統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架構。B/S架構比起C/S架構有著很大的優越性,傳統的生產MIS系統依賴于專門的操作環境,這意味著操作者的活動空間受到極大限制;而B/S架構則不需要專門的操作環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網,就能夠操作MIS系統,這其中的優劣差別是不言而喻的。
山大世紀電力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基于B/S架構,采用J2EE開放式體系結構,運用Web Services 應用技術、XML數據交換技術,系統為B/S/S模式,實現各應用系統之間耦合,面向服務的設計,擴展性強,具有跨協議、跨格式、跨平臺的數據交換能力,滿足于電力生產管理的各項要求。
系統特點:
(1)實用性
該平臺的開發集中了軟件在電力系統多年的系統集成和軟件開發經驗和近百個具體應用部門的應用需求,可以滿足各種規模供電企業的方方面面的管理需求;整個系統全面采用網頁界面操作方式,用戶使用起來直觀,易操作。
為了讓用戶提高操作速度,系統開發是盡量考慮用戶的操作習慣,減少誤操作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編碼數據邏輯的地方,系統全面支持編碼錄入方式。
(2)平臺化
將供電企業的所有管理業務應用搭建在統一的數據處理平臺,在平臺上定義數據交換規則,全面整合企業信息資源,并通過數據交換平臺有機地建立起企業各類管理業務的聯系。消除了管理系統中的信息孤島,提高了信息資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信息系統的運作效率,為進一步挖掘信息資源的應用價值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平臺提供了靈活的數據接口,一方面為企業分步實施管理信息系統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另一方面為企業原有應用系統提供了整合接口,保護了用戶的投資。
(3)靈活性
系統將一套功能強大的工作流引擎集成在平臺中,并通過工作流引擎調用企業的各種業務流程,形成了業務應用在數據交換平臺上的業務機制,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應用需求定義各種業務流程,使企業的管理者真正成為業務規則的制定者,提高了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增強了企業的管理控制能力,使企業的管理水平隨著工作流程的不斷完善而逐步提高。
(4)容錯性
系統在代碼級和底層數據庫建設中均提供了強大的容錯功能,確保將操作人員誤操作的幾率,在數據錄入階段就提高了數據的準確率。
在平臺中建立了業務規則和數據交換規則的容錯判斷機制,保證了數據在工作流程中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在操作系統級別上提供了強大的操作日志功能,將關鍵性的數據操作保留下來,在系統受到破壞或數據操作錯誤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造作日志將系統恢復到發生錯誤前的狀態。
(5) 安全性
服務器操作系統平臺提供Windows NT及Windows 2000版本,數據庫選用符合SQL語言標準的數據庫平臺,使系統處于C2安全級基礎之上;采用操作權限控制、密碼控制、系統日志監督。
(6)擴展性
平臺提供了充分的標準應用接口,為系統的升級和擴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